谁来解决?网约车运营公司的难题

还记得当年滴滴及其他网约车平台为抢夺市场开启的补贴大战吗?岁月流逝,网约车市场格局似乎已尘埃落定,战争到了终结点。

然而,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网约车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整体市场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量。

目前,市面上除了滴滴这种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外,还有以高德、美团为代表的聚合平台以及像曹操出行、T3出行等背靠传统车企的平台和以地方公共交通集团或出公司主导的平台,如首汽约车等。

伴随着网约车市场的发展,网约车平台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约车平台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本质在于出行 满足出行需求

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网约车从传统出租车模式走出来,成为了一种新业态。依靠互联网技术开启了多种多样的获客方式,但是,无论有多少花样、网约车出行的本质还是出行。

“网约车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的问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认为,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出行需求,决定了网约车是成功还是失败。

与2019年告别,今年以来多家网约车平台发布新计划、展开新动作,然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从顺风车安全事件阴影中走出来后,滴滴便宣布了几项大事件:7月20日,宣布将滴滴出行App内的“滴滴拼车”更名为“青菜拼车”,并邀请朱正廷、黄明昊担任品牌大使;7月22日,宣布推出新业务“打车”,并请郭麒麟代言,采用签到、助力、代金券等方式获客。

8月,T3出行签约周冬雨为首位品牌代言人,通过明星效应快速建立知名度,同时将加快扩展城市布局。

而在各大网约车平台寻求新市场、新增量的时候,布局自动驾驶也成为重点的发力对象。曹操出行在8月宣布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合作,计划推出无人出租车试乘服务;高德地图不仅连接出行服务商,也接入自动驾驶公司;滴滴也在近日获得合肥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截至目前,滴滴已相继在北京、上海、合肥、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获得路测资格。

然而,无论是通过请明星代言、发放补贴或者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新计划。网约车出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出行本质,回归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霸道的平台 失意的从业者(公司)

网约车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也衍生出了新的产业链。以网约车出行为核心,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为终点,产生了以网约车平台、租赁公司、、金融公司、维修保养、充电等为主体的产业链。各个主体、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其中,网约车平台起着关键的作用,网约车平台几乎与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主体产生联系。

在网约车发展早期,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主体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利好,不过随着各大平台竞争的加剧,有部分不老实的平台开始搞事情。

9月1日,重庆51家网约车租赁公司及从业人员拉横幅聚集在滴滴重庆中心仓,声势浩仗的要求滴滴给予说法

据了解,这场”抵制活动”的爆发点主要源于今年7月滴滴出行推行的全链路服务模式。滴滴要求全国合作的线下运营商每台车交200—280元不等的管理费(每个城市执行标准不一样),并且不允许这些合作商招募司机。这意味着这些线下运营商不仅拿不到租赁费、管理费、平台分润、保险返点等,每个月还要给滴滴交管理费。

以240元/车/月代理费为例,假设有1000辆车,则每年要向平台缴纳288万元费用,按电动车重资产正常运营3年回本计算,则共需缴纳近900万元的费用。

这不仅仅给网约车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也给旗下的司机带来压力。管理费+交车费+停车费等近500元的有形成本便叠加到司机身上。

事实上,这不是重庆发生的第一起司机维权事件。今年1月6日,100多位滴滴司机聚集在重庆滴滴总部,要求平台清退不合规网约车,不给无证司机派单,降低抽成,提高司机收入,比如强制派“拼车单”等等。

而在8月,江苏苏州、贵州遵义等多地已连续发生多起公开联名抵制滴滴平台、拒绝,并绕过平台,直接发布联名信,投诉至当地人民政府、交通部门的事件。

当网约车租赁公司及从业人员开始抵制网约车平台后,出行市场运力必定减少、司机也必然心生怨言,乘客乘驾体验质量也将下降,久而久之乘客的出行需求会降低。

网约车平台作为网约出行产业链最为关键的一环,不应损害产业链其他从业者(公司)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私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