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约车行业内卷加剧,网约车司机的利润一再被压缩,越来越多的司机把自己比作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
他们和祥子一样,为了生计干起了拉客的活,起早贪黑、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但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无论是职业境遇、社会地位以及生活压力,网约车司机看起来和祥子都不相上下。可是一个扎心的真相是,与骆驼祥子的收入相比,网约车司机可差远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黄包车的运价。上海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张人力车资费的搪瓷牌,这块牌子是当时租界的最高行政机构颁发的,明确标明了黄包车的价格,而且悬挂在黄包车聚集的地方,防止车夫乱收费,好比是我们现在平台制定的运价标准。
从这块牌子上可以看到,当时的黄包车有两种计费方式。一种是单纯按里程算钱,另一种是以使用时长来进行收费。
如果按里程算钱,起步价是小洋1角,每半英里再多收1角。如果包车按时长收费的话,一个小时起包,收费6角,每超过半小时,加收3角。
那到底这个1角、3角、6角到底是多少呢?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就以当时的米价做个参考。陈明远《鲁迅时代何以为生》一书中提到,1911至1919年间,上海米价恒定为 “每斤米3.4分钱,1银元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也就是说1角钱可以买3斤上等大米。
那我们现在的物价来说,好一点的大米五常大米一斤大概在7块钱,3斤差不多就是21元,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黄包车的起步价至少也是20元,包车的话1个小时也要180元。那个时候,普通人家一家五口每月固定支出大概在15元,打一次车可能是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想坐一次黄包车是非常奢侈的。
再来看看现在网约车的运价,大家想和骆驼祥子比,是真的没有可比性。以前坐黄包车的都是有钱人,现在打一口价的都是“穷人”,网约车1块钱一公里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都是几毛钱一公里,买一斤上等的大米,可以打两次车了,如果四个人打一辆起步价的车,比公交地铁还能便宜不少。
以前的祥子,拉着黄包车还能养活自己,现在网约车司机如果不搞点花活,都快撑不下去了。淡季之下,司机们日子也越过越难了。
有人退掉房子,直接住在车上,一来节约成本、二来方便接单熬时长,还有司机高峰跑车、平峰卖瓜
所以说,师傅们千万别再说自己是骆驼祥子了
现在的网约车司机,可能连骆驼祥子都比不上!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