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打车出行的人就会变得很多。在车里吹吹暖气比在路上吹冷风强多了,但现在的司机已经被低价搞得空调都开不起了,一上车就给你发一条棉被自己扛着。
现在的网约车单价实在太低了,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一到冬天电车续航打折,想赚点钱更不容易了。因为价格实在太低,一些北方的司机拒绝给乘客开启暖气服务,一人一床棉被撑着算了。自己带着棉被裹住下半身,后排也给乘客准备一床棉被,如果碰到特惠一口价的,连棉被都不给了。
司机们如此偏激的行为也不是没有缘由的,最近这两年,价格战打的越来越凶,司机甚至一天都见不到超过十元的订单。而且运价和距离是不成正比的,有网约车司机看到一个订单显示44.1公里一口价才28.55元,而这不包括司机接驾的1.4公里,算下来,这一趟至少要跑个一个小时,每公里才6毛钱。
只要稍微会一点计算,都能算出来这个订单价格实在太低了,这些订单到底是哪些司机在接啊,能让平台还有勇气往下压价。
以前1块钱一公里的时候,司机们还能开玩笑说价格都快比公交车便宜了。可现在眼睁睁的看着价格变成8毛钱一公里、7毛钱一公里,现在直接3毛5一公里了,司机再也笑不出来了,网约车价格的底线在哪里?
网约车司机手机里的平台越来越多,滴滴、曹操、高德、一喂顺风车等出行平台,都必须有一个账号。一个平台没单接就换一个平台,每天来来回回跑十几个小时,每个月才能赚到6000-7000的流水,还得看网约车的淡旺季。
说到底,网约车行业目前就是人太多了。价格出的再低也会有人接,司机根本组织不起来足够的人数去抵制这些超低价单,只能看着出行平台一点一点地剥削自己。
以前的司机接单,还会在车上准备好矿泉水。现在司机接单,空调都不给你开。要是乘客坐网约车连服务都感觉不到,只会谁还会打车呢?
网约车还是服务行业,没有服务,这个行业还能走多远?如果平台们只顾保证自己的抽成,把压力和风险都转嫁在司机身上,那低价只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拦路虎,由此引发的诸如劣质服务、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网约车的价格战,是时候停一停了。
暂无评论内容